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⑨丨 唐河县:“企业之家”打造涉企法治服务新典范
一、背景介绍
为进一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有效解决企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护航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唐河县立足企业实际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依托县综治中心搭建企业法务集聚区(“企业之家”),打造集约高效、便捷专业的涉企法治服务综合平台,充分发挥政企沟通联动优势,精准高效聚焦企业司法需求,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企业发展筑牢坚实的法治后盾。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集成式”法务平台。由县委政法委牵头搭建“企业之家”核心平台,县法院、检察、信访、司法、行政、人社等6个单位长期入驻,民政、住建、卫健、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11个单位轮流进驻。同时吸纳特邀调解员,与入驻单位共同组建“6 + 11 + N”企业联合服务组,强化诉调对接力量,全力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二是构建“全链式”服务矩阵。深入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企业之家”设立劳动争议、行政复议、诉讼服务等多个办事窗口,集成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法治宣传等核心功能。同时,针对劳动纠纷、涉征拆纠纷、道交纠纷等高频难点问题,设立行业性、专业性功能调解室,推动涉企纠纷源头预防、就地化解、前端治理,全力打造涉企纠纷化解“桥头堡”。
三是推行“共享式”速裁机制。围绕“降本增效”核心目标,搭建“企业服务工作站-共享速裁法庭”,实现各领域涉企纠纷一站式处理。对于符合简易速裁程序的案件,可直接通过“企业之家”共享法庭现场开庭审理,为企业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司法服务,显著压缩诉讼周期和成本。
四是开辟“加速式”绿色通道。坚持“分流+提质”原则,为涉企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各入驻部门加强业务协同,准确区分企业诉求类型,通过制发“涉企服务工单”的派单模式,将受理的诉求分类导入各入驻部门,确保每项诉求都“导得出”“接得住”。通过先行调解、引导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接待、法律监督七个维度解决企业诉求,对涉企纠纷从速审核,符合立案条件的当天立案,极大缩短立案用时,为涉企案件按下“加速键”。
五是打造“闭环式”跟踪问效。“企业之家”对矛盾纠纷化解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确保案结事了。涉企服务工单办结后,由企业服务专员进行回访。若回访情况与办结信息不符,“6+11+N”联合服务组迅速开展复核,根据回访和复查复核结果,研判涉企服务部门工作成效。同时,将企业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纳入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对于推诿扯皮、敷衍塞责造成不良影响的部门和个人,移交纪委机关严肃问责。
三、工作成效
一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企业之家”集成多项功能,构建“企业服务工作站—共享速裁法庭”,建立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涉企解纷体制,实现一站式处理涉企纠纷,大幅提高了服务企业的效能。
二是纠纷化解提速降本。“全链条”服务矩阵为纠纷提供多途径解决,避免企业在多环节周旋,有效降低了企业化解纠纷的成本。5月份,“企业之家”成功调解6起个贷纠纷,涉及金额达115万元。
三是法治意识全面增强。在解决企业诉求时加强以案释法,加大涉企普法宣传,引导企业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促使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更注重依法依规,全面提升了企业和社会的法治意识。
四、经验启示
在工作推进中,政法部门需始终将创新驱动改革理念贯穿全程,多维度创新工作模式与方法,结合本地实际,探索特色涉企纠纷化解及营商环境服务模式;完善协同合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信息共享与衔接,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政法部门资源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监督机制,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涉企工作取得新成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