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⑧丨 内乡县:创新经营场所产权备案模式 全面提升市场准入效能

发布时间:2025-08-0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一、背景介绍

为落实2月10日施行的《公司登记管理实施办法》,要求住所登记必须提交合法使用证明,且简化或免收材料需通过数据共享验证权属,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准入门槛,内乡县针对住所证明手续繁琐、限制市场主体落地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实行“一次备案”,商户凭租赁合同+信用承诺即可办理营业执照。

 二、主要做法

 一是产权备案,“一键共享”长效通用。聚焦企业登记重复提交产权证明痛点,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多部门,以不动产单元号为索引,建立“产权人申报--部门核验--平台备案”三级联动数据库,实现产权信息自动核验。推行“一纸合同”机制,产权人自主申报场所信息,经核验后纳入标准化管理;入驻商户凭与已备案产权方的租赁合同即可“免证办照”,系统自动调取信息核验合法性。此举替代了不动产权证、产权人身份证明等多项材料,实现证明材料从“多家商户反复交”到“一次备案、多人简化”。同时建立“承诺+监管”机制,市场开办者需对备案真实性负责,虚假备案将依法追责并撤销商户执照。改革后,场所核验效率提高80%,形成“一次备案、长效通用、多方共治”的良性循环。

 二是流程重构,“智能秒办”便捷高效。以“减材料、减录入”为核心,推动政府角色向“主动服务”转变。构建智能化登记体系:申请人“自主申报”传统审核要素,系统“智能提取”填报信息、“智能生成”上传材料。打造集成化服务“15分钟办事圈”:线下设“企业开办服务专区”一窗通办、并联审批;线上打通多部门系统实现数据互通;在县镇大厅配置智能终端,支持“同城通办、当场领证”。应用电子签名、人脸识别实现“零见面”审批;智能预审系统达成“零干预”审核;自助打照终端实现“零等待”领证。提供精准化服务:对线上无法核验的特殊场所(如无产权证),通过线下备案简化手续;推出差异化“帮办代办”举措,统一线上线下“数据同源、服务同质”标准。

 三是信用筑基,“宽进严管”闭环管理。实施清单化管理,将餐饮、食品销售等85类高频事项纳入“承诺即入”清单,明确标准,申请材料简化为“一表一承诺”。重塑信用承诺审批流程,市场主体核验“信用中国”状况后签署《信用承诺书》,承诺材料真实、场所合法。审批机关对信用良好企业实行“三个即时”,即时容缺受理、即时核发证照、即时推送监管信息(餐饮、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履约率达98%,违规率<0.5%)。构建全周期闭环管理:建立“前端承诺+后端监管”体系,通过“互联网+监管”平台实时推送承诺信息,发证后全覆盖核查。对守信企业“无事不扰”;对失信主体采取撤销许可、列异、联合惩戒等分级处置,倒逼规范经营。

 三工作成效

 实施此项便利措施后核验效率提升80%,内乡县蔬菜批发市场推行该模式后,日均发照量增长2倍。目前,累计备案7个产业园区和6个运营主体、一个街区、3个商业街区,260家企业和370余家商户享受住所便利化登记,办理时限压缩50%。商户申请材料精简至一项,重复提交率大幅下降90%。新政策覆盖小微商户和个体工商户,特别是方便了无产权证明的转租商户。

 四、经验启示

 内乡县主动服务、果敢破解新问题,在营商环境改革的主战场上,生动演绎市场监管领域中流砥柱的时代责任与使命,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部门间的联动和数据共享是保障企业开办业务高效办理的重要因素。通过深入分析并推进集成服务,确保政务服务高效便捷,实现从‘能办’到‘好办’‘易办’的转变。为县域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可复制推广的“内乡经验”,其核心在于坚持需求导向、数字赋能和系统变革的有机统一,通过构建精准化、智能化、生态化的企业服务体系,持续释放制度性改革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