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⑦丨镇平县:创新“三法衔接” 打造统一规范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0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一、实施背景

长期以来,行政执法监督存在力量分散、联动不足等问题,尤其是产权纠纷执法司法体系不够健全,超权限查封、重复执法等侵害企业产权现象时有发生,既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更制约要素的自由流动。南阳市镇平县立足企业产权保护需求,构建“三法衔接”机制,推动监察执法、刑事司法、行政执法监督统一,打通监督壁垒,细化涉产权强制措施规则,全面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以规范高效的执法环境护航企业产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筑牢基层法治根基。

二、主要做法

聚焦“治”,统一运作标准。建立“12337”工作机制,(一个中心统揽、两个机构专责、三个平台赋能、三法衔接制度、七类举措并举),制定《镇平县行政执法监察执法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规定》和《镇平县行政执法、监察执法、刑事司法衔接工作规定》,明确案件移送范围和程序、各机关职责、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内容,综合运用社会监督、专项监督、联合监督、层级监督、复议诉讼监督、案卷评查、重大处罚备案等七类常态化举措,将行政执法立案率、办结率、执行率、处罚率、被起诉率、胜诉率结果与干部任用、绩效、评优挂钩,倒逼规范执法,织密立体监督网络。

围绕“立”,夯实平台支撑。上线“三法衔接工作平台”,设置规范入企执法、行政执法监督、执法案件办理、三法衔接四个功能模块。入企业执法前,需经过提前扫码、入企申请、领导审批、凭码入企、线上记录、现场评议、监管执纪等程序,全链条、全流程监督涉企执法行为,推动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企等问题。办案过程中,对行政执法机关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处罚情况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行政执法案件涉及违反党纪或刑事犯罪的通过平台直接向纪委或公安局移交,有效遏制行政执法机关有案不移、以罚代刑、以罚代管等问题。

立足“护”,破除执法扰企。规范执法领域涉产权强制措施,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拟对企业采取停产停业、罚没物品价值超过10万元的,需按程序报司法部门备案,全面杜绝无审批手续的乱查封、重复查封、超期查封及违规使用或处置查封财物等问题。推进“三法衔接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12388纪检监察机关举报电话、行政复议平台、企业联系点等渠道信息共享,聘请社会监督员40名,专职监督员96人,积极回应企业诉求,常态化收集企业评价和意见建议,建立执法监督诉求清单,精准解决执法过程中损害企业利益的突出问题,提升社会监督实效。

三、取得成效

该机制运行以来,企业和群众既看到了执法力度、又感受到了执法温度,累计办理执法案件5877件,移交执法案件线索93个,备案涉企重大行政处罚39个,规范入企执法2250次,减少重复入企执法523次,节省30%执法资源,企业年度迎检平均次数由5次降至1.8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2件,涉及金额81.62万元,从轻处罚案件294件、累计减免金额421.14万元,减轻处罚案件15件,累计减免金额47万元,企业评价满意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