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⑤丨西峡县:信用赋能政府采购 打造“西信采”品牌
一、背景介绍
传统的政府采购监管方式往往侧重于事后审计,缺乏对政府采购当事人的系统监管,时常出现虚假投标、履约能力不足等违法违规和不诚信履约行为。西峡县通过建立“一三三”工作机制,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全链条新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将信用打造成政府采购领域“硬通货”,打造“西信采”品牌,营造诚实守信的政府采购环境。
二、主要做法
(一)一诺”通用,减环节。按照“最少、必要”原则,实施“资质承诺+行为承诺”双轨并行机制。在准入端率先推行政府采购信用承诺制度,各供应商只需提供“西峡县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承诺函”,即可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将原有13项资质证明简化为统一信用承诺函,实现“一诺”通用,最大限度为供应商参与政府采购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在中标公告中向社会公开“西峡县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承诺函”,接受社会监督。
(二)“三点”监管,防风险。通过“西峡县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信用中国”官网对参评企业进行信用报告查询,在“评审结束之后”“合同备案之后”“支付申请之后”三个时间节点,组织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各方当事人进行信用互评打分。将代理机构、供应商、评审专家纳入诚信体系管理,打造多维度、智能化、智慧型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信用监管,对信用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常抽常查,对信用良好企业“无事不扰”,对得分较低的专家进行约谈,情节严重的暂停参加评审活动。
(三)三类”奖惩,树导向。建立“守信、失信、修复”三类常态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重塑信用”的导向作用。按照《西峡县政府采购行业市场主体信用等级分类管理暂行办法》文件,依托西峡县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在采用综合评分法的项目中,对信用等级优的加2分,信用等级良的加1分,在采用最低评标价法的项目中,信用等级优的给予报价2%的价格扣除,信用等级良的给予报价1%的价格扣除。对信用等级优的企业,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实行工程质量保证信用承诺制,不再预留质量保证金。对代理机构信用指数评价结果在“西峡县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进行公布,信用指数高的代理机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对政府采购中的不良行为实施扣分管理,建立采购人、评审专家、采购代理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的信用记录,建立政府采购信用档案,并及时推送至县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作为开展联合惩戒的依据。对有行政处罚的采购当事人或评审专家,依托“西峡县政府采购信用管理系统”提交相关材料,进行信用修复,由财政部门审核确认,给失信企业留出主动纠错、重塑信用的余地。
三、工作成效
(一)投标环节更加便利。从之前供应商需要提供财务状况、缴纳社保、税收和无犯罪记录等8项证明材料缩减为只需要 “西峡县政府采购供应商信用承诺函”即可,大幅提高政府采购便利度。
(二)监管更加透明高效。自“一三三”工作机制运行以来,已有16家政府采购供应商获得了信用等级优的评价,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对1家企业进行惩戒,并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作用。
(三)营商环境更加优化。通过构建“事前信用承诺、事中分类监管、事后联合奖惩”全链条新型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体系,供应商虚假投标、履约能力不足等违法违规和不诚信履约行为被遏制,政府采购环境更加优化,政府采购效率大幅提升。
四、经验启示
西峡县通过“一三三”工作机制重构监管模式,打造“西信采”品牌,营造了诚信守信正导向,推动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其核心价值在于:
(一)降本增效。通过信用赋能,利用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进一步简化手续,降低了政府采购成本,提高了政府采购效率。
(二)正向激励。增强企业守信重质的责任感,诚信意识有了大幅提高和增强,呈现出良好的诚信导向效果,为企业发展释放活力。
(三)互促互进。结合信用报告在政府采购领域运用的实际需求,持续推进政府采购信用信息公开透明,强化结果运用,推动了信用体系建设与政府采购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