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系列宣传 ①丨 市发改委:信用互认破壁垒 信息共享促协同 南阳市与哈密市实现跨省信用互认

发布时间:2025-08-01 信息来源: 阅读次数:

一、背景介绍

在国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南阳市与哈密市创造性地开展“信用+援疆”跨区域合作试点工作,以信用互认、信息共享突破口,积极构建信用援疆”协同机制。通过三年实践探索形成覆盖政务、民生、产业等领域的跨区域信用合作新模式,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贡献可复制推广的实践样板。

二、主要做法  

建立信用互认双循环机制  

一是加强信用共建机制顶层设计两地发展改革委达成合作协议,建立月调度年评估”动态管理机制,明确信用社区共建、信用分互认、守信激励共享三大核心任务。通过定期互访、联合调研、专题培训等形式,累计召开各种形式联席会议10余次,形成合作备忘录9项,构建起“省级指导、市级主抓、部门联动”的协同网络。  

二是开展个人信用分跨省通兑。创新研发“宛信分-蜜瓜分”互认系统,实现两地居民信用评价“一键转换、权益共享”。系统对接“信用南阳”“信用哈密”双平台,累计覆盖50万用户,提供消费折扣、医疗优先等20项跨域服务。2024年春节“信用年货节”期间,发放消费券98.6万张,直接拉动消费4.7亿元,客单价提升28%。居民通过信用分可享受“信易+购物”“信易+出行”等特色服务,实现“一城积分,两地通兑”。  

三是实现企业信用报告跨域互认。制定全国首个《跨省企业信用报告互认规范》,统一信用等级、行政处罚、守信激励等12类核心指标。企业通过“信用中国(河南南阳)”“信用中国(新疆哈密)”平台在线申请标准化电子报告,两地行政机关在资质审核、项目申报中实行“无差别采信”,减少企业重复提交材料成本30%。哈密某新能源企业凭借南阳信用报告,专项资金审批周期缩短20天,凸显制度创新实效。  

)打造智能信用共享服务平台  

依托河南省援建的哈密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5230万条信用数据实时交换。平台通过等保三级认证,采用分布式记账技术确保数据“可用不可见”,拦截异常访问127次,数据泄露零发生。创新开发“信用+社区治理”智慧模块,宛城区东关社区与伊州区建国北路社区结对共建,通过信用积分优化志愿服务、公共资源分配,社区事务办理效率提升40%。  

)构建多领域信用应用生态圈  

在民生领域,推出“信易游”“信用医疗”等场景,信用分≥800分游客可享4A级景区门票5-8折优惠,累计服务游客12.3万人次;在哈密试点“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欠费违约率控制在0.3%以内。在产业领域,建立农副产品信用展销通道,哈密瓜通过信用认证在南阳销量增长40%,艾草制品在哈密复购率达65%,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5.2亿元;创新“信用+跨境贸易”机制,外贸企业获贷率提升22%,出口额增长19%在基层治理领域,以党建为引领,宛哈两地社区结对开展“信用+主题党日”活动,共建信用积分超市、诚信红黑榜,探索“信用评议+矛盾调解”新模式,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提升50%。

三、工作成效

南阳市通过信用援疆、开展宛哈信用合作,有效促进了两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现了路径创新、模式创新和标准创新,走出来一条跨区域合作的成功之路。相关经验被省市借鉴,获新华社、《中国信用》等权威媒体报道12次,入选国家发改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汇编》。2024年新华社专题报道《探索“信用援疆”模式 哈密南阳共创城市信用生活》,新华信用杯深度解读合作成效,“信用丝路”品牌影响力辐射全国。  

(一)信用排名实现跃升

哈密市全国城市信用排名从2022年第232位跃升至2025年第87位,跃居新疆首位;南阳市稳居全国地级市信用监测第一方阵全省前三,相关创新经验受到上级肯定  

(二)经济协同效能倍增

两地新增市场主体增长22%,跨区域合作效率提升33%;信用融资规模从1.8亿元增至5.2亿元,增幅189%;“信用年货节”带动消费4.7亿元,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35%。  

(三)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信用服务惠及人群从8.5万增至21.3万,群众满意度达92%;社区纠纷调解成功率提升45%,基层行政成本下降18%;援疆项目落地周期缩短30%,带动就业1.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