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09 阅读次数:
4月20日,镇平县人民法院、镇平县公安局打击拒执犯罪办公室在镇平县人民法院揭牌成立。至此,镇平县人民法院执行“一件事”改革形成以“执前+执中+执后”全流程各环节紧密衔接的完整闭环。
聚焦“执前”
打好法院内部“组合拳”
建立“两提示一敦促”工作机制,承办法官在送达民事法律文书时,向义务人一并发送《申请执行提示书》《执行风险提示书》《敦促自觉履行义务告知书》,向其客观说明履行义务的强制性、逾期履行的法律后果及后续执行风险,引导其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并告知申请执行的法定程序和可能面临的执行风险及逾期不申请执行的法律风险,引导其依法正确行使权利。该机制将执行工作的相关措施前置,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变被动办案为主动作为,转单一执行为多元化解。推行涉企案件判后回访制度,实行“一案一普法”“谁办理、谁审理、谁负责督促履行”的工作机制,明确专人督促生效裁判自动履行。
定期组织召开专业法官会议,注重提升法官制作裁判文书特别是调解书的确定性和可执行性,引导承办法官在审理阶段主动考虑案件后续执行问题。创新工作模式,通过“保全+诉前调解+督促履行”模式,在执前阶段开展保全、协助、督促等工作,引导被执行人自动履行。2024年第一季度,该院诉前调解申请执行率达1.05%。
聚焦“执中”
激活执行程序“新潜能”
打造集约化体系,针对执行工作难点痛点堵点问题,镇平县人民法院成立执行指挥中心,强化流程管理系统全流程节点管控、审批管理、时限提醒、风险防控等功能,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明确中层及团队长职责,及时传导责任压力,确保管人管事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一案一账号”,确定唯一账号,收款汇款都通过此账户进行交接转移,确保案款阳光透明。
积极推行“三会”制度,每周六召开执行团队长会议,每周一召开团队学习会,每月初召开月度总结会,建立台账,确保执行工作定人定责,倒排工期,逐案制定化解方案,一案一策,一案一限时,有效防止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和乱执行,实现流程更优、耗时更短。2024年第一季度,该院首执用时较去年同期缩短17.07天,法定审限内执结率100%。
创新工作机制,畅通“执行不能”案件退出路径,构建“执行程序破产跟进、破产程序执行跟进”工作机制,以破促执、以执助破,常态化推进“执转破”工作。针对无运营能力的企业,建立快速审判机制,通过“评审+摇号”方式择优选取管理人,支持与配合这部分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畅通企业法人破产通道,以信息化、专业化为依托,提高破产案件的审理质效,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创新“执转和”工作机制,突破“一破到底”传统做法,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创新“破产和解”相关机制,不仅让债权人的利益得到最大保障,也有利于债务人实现继续经营的可能性,实现多方共赢。
执行全流程“线上通办”“无纸化办公”“可视化”管理,提升执行案件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借助智慧执行、微信小程序等办公软件及时向当事人推送案件进度。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事人参与执行全过程,争取社会各界对执行工作的理解与支持。
聚焦“执后”
发挥强制执行“高威慑”
发挥执行强制威慑,聚焦打击少数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等违法行为,镇平县人民法院联合镇平县公安局成立防止打击拒执犯罪办公室,形成强制执行代价更大、延迟履行后果更重的态势,营造失信行为无处遁形及惩罚必然性氛围,倒逼当事人放弃机会主义动机。贯彻落实“豫剑执行”专项活动工作部署,形成集中执行、高压执行、假日执行常态化,解决执行难问题。
加大执行宣传力度,通过报纸、抖音、今日头条、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围绕诚信体系建设、执行不能等热点问题,组织重点宣传,营造“守信一路绿灯、失信寸步难行”的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以来,全院集中大执行28次,拘传112人,拘留84人,执行和解56件,执结869件,执行到位金额9618.0562万元。